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7
如果在食品经营场所放置老鼠药并导致人员伤亡,这属于违法行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是过失犯前款罪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在我国刑法中分别规定在第114条和第115条第一款和第二款。
1. 毒药有很多种类,但由于毒性剧烈,使用时需小心谨慎。
2. 老鼠药也被称为“耗子药”,应尽量放置在儿童和宠物够不到的地方。
3. 使用敌鼠钠盐毒饵时,室内浓度应掌握在0.025%,田间为0.05%,效果可达90%以上。浓度在1%~5%之间,将丧失抗凝血的优点,灭杀效果并不理想。
4. 不要使用未注册登记的剧毒、假、劣鼠药,以免引发后患。对于大家鼠的毒杀,由于大家鼠多疑,最好在投放毒饵之前先进行前饵投放,6~7天后再放置毒饵。室内每间房用量约为50~100克,采用饱和式投饵法;室外每公顷用量为1500~3750克,采用封锁带式、一次性投饵技术。
5. 提倡使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
对于一个行为进行定罪,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综合判断。
从主观上看,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故意犯罪,即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危害公共安全是指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受到损害或处于受到损害的现实威胁中。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发生的心理态度。
从客观上看,行为人必须实施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险犯,即成立本罪不要求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只要使公共安全处于受到损害的危险之中即可。
如果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使公共安全处于受到损害的危险之中,但其主观上并没有明知危害结果会发生、希望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是存在应当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会发生、而轻信可以避免的心理态度,则其主观心理属于过失,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如果损害结果实际发生了,将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如果行为人客观上造成了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但是是因为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将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