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治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了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开展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公众健康影响研究,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此外,县级以上政府还建立了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制定预警方案,并在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公布预警信息并采取应急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的治理和应对。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根据规划,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同时,省级以上政府应组织调查、评价环境状况,并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新修订的环保法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凡是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理念,并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这一举措旨在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增加违法行为的成本,从而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
新修订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对于履职缺位和不到位的官员,新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这一举措旨在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通过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等方式,集全社会之力,共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