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30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这种提审或指令再审的裁定在法律上是合法且有效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方式是提审或指令再审。提审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自行组成合议庭进行重新审判。指令再审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在发现确有错误时,指示命令下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根据人民法院审理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规定,确定提审的形式或指令再审的形式取决于再审案件判决、裁定的不同错误形式。如果原审裁判是二审裁判,上级人民法院可以选择提审或指令原二审法院再审。如果原审裁判是一审裁判,应指令再审而不宜提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一审案件应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所做的判决和裁定可以上诉、抗诉;而二审案件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则应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目前,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的主体。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承办人员调卷审查,然后提出意见提交合议庭研究。如果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则提出提审改判或指令再审的具体意见,并报经院长同意。如果院长认为必要,再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另一种观点认为,由合议庭审查,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才能提起。理由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审查是行使审判监督权,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并必须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才能提审或指令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