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赔偿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标准法律知识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赔偿规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412676
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不良商家在制作食品的时候会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或者制作的过程中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工厂制作,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购买食品什么情形下可要求商家赔偿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了对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规定。根据该条款,消费者除了有权要求返还价款外,还可以要求十倍赔偿。

食品安全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我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食品安全法的严厉惩罚

食品安全法对于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惩罚超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欺诈行为的双倍赔偿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对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严厉惩罚。然而,为了平衡利益,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销售者只有在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才有权要求销售者进行10倍赔偿。

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

在实践中,如何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呢?根据司法实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定:

一、进货查验记录和义务履行

销售者在进货过程中是否建立了进货查验记录,并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是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的重要依据。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销售者在进货时应对食品的运输和仓储环节进行查验,如果发现食品被污染,销售者不得进货,已进货的食品也不得销售。在纠纷发生后,销售者为证明自己并不知晓所销售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首先需要向法院提供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制作的进货查验记录,证明已经履行了进货的查验义务。

二、销售过程中的注意义务

销售者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尽到了注意义务也是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重要依据。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销售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因此,如果销售者能够提供进货查验记录并同时提供证据证明自身在销售环节也尽到了注意义务,就可以推定销售者已经尽到了谨慎义务。反之,如果销售者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就可以推定销售者对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存在“明知”的过错。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渠道
  2.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纠纷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生产者应当使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哪些要求
  4.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5.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6. 恶意赔偿请求的合理范围及处理方法
  7. 案情简介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