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7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用人单位被法院宣告破产时,劳动合同将终止。根据该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意味着即使公司破产,劳动者仍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经济补偿按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性破产的规定,国有企业进入政策性破产程序后,职工的生活费用将从破产清算费中支付。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包括一次性安置费)将首先从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如果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其转让所得也将首先用于安置职工。如果仍然不足以支付,将依次从处置无抵押财产和抵押财产所得中支付。如果仍然不足,根据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人民政府承担。对于未参加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破产企业,其离退休费和医疗费也将从破产财产中支付。
职工安置费用将全部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统一使用。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计算,试点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严格掌握,不得随意超过标准。暂时未就业的职工将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生活费,一旦再就业,拨付将停止。自谋职业的职工可以一次性获得安置费,标准不得高于试点城市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三倍。
破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的离退休费和医疗费由当地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机构管理。如果破产企业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构基金的社会统筹,其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将由所在试点城市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机构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中支付。如果没有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或者基金不足以支付,将从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支付。如果处置土地使用权所得不足以支付,将依次从处置无抵押财产和抵押财产所得中支付。
一旦破产企业进入破产程序,职工的生活费用将从破产清算费用中支付。具体支付办法按照财政部《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支付安置职工费用后,剩余部分将按照《破产法》的规定,按比例清偿债务。
政策性破产是指国有企业在破产时,将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排失业和下岗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这种破产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护地方利益,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通过出售土地来获取资金,实际上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许,这些资金不需要上缴,并且银行的债务也会被核销。一些破产企业利用政策性破产指标进行“假破产”,他们会成立一个新的空壳公司,以低价收购破产企业的资产,通过这些程序完成后,债务被摆脱了,一个新的公司成立了,然后将大量职工推向社会。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从1994年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4936家国有企业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核销的金融债务达到3872亿元,安置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达到94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