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如果当事人故意制造虚假的诉讼的,人民法院查明后,会驳回其诉讼请求,同时会给予相应的司法处罚。如果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虚假诉讼可以提起自诉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
虚假诉讼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具有违法性。
- 行为人以侵占他人财产、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 行为人通过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 行为人实现非法目的依赖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恶意利用诉讼的合法外衣。
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常见的虚假诉讼行为包括:
- 逃避债务、逃避法院执行。
- 变相套取合伙人资产,将抽逃出资行为“合法化”。
- 虚构借款、签订假合同、伪造证据材料、假倒闭、假离婚等手段。
- 在亲属、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串通进行虚假诉讼,甚至涉及威胁和贿买作假证。
虚假诉讼行为多发生在民间借贷、项目工程建设、破产清算以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等案件中。
虚假诉讼的定性和影响
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
虚假诉讼行为主要属于妨害司法罪的范畴。虚假诉讼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资格权等,又严重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然而,从本质上看,虚假诉讼主要是通过对诉讼程序的恶意利用,以达到侵犯财产等非法目的。虚假诉讼不仅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还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效率。
因此,虚假诉讼行为侵犯的客体中,侵犯财产权、资格权等其他权利与妨害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相比,具有一般与特殊、偶然与必然、次要与主要的关系。因此,将虚假诉讼归入妨害司法罪中,能更好地体现虚假诉讼行为的特殊性、必然性和主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