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存款是指存入金融机构保管并可由其利用的货币资金或有价证券,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金融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则不得从事此业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别,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以高额利息或其他回报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借款。然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形式多样,经常变化,旨在逃避法律制裁,因此相对难以识别。例如以发展会员、特许加盟店、专卖店、代理店等为名,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资金;以出售返租产权式商铺的名义,宣称低风险高回报非法吸收资金;以支持生态环保、发展绿色产业、植树造林等为幌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在实践中,企业因资金问题向民间借贷很容易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借款到期能够顺利偿还,则没有问题。但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无法按时还款,就有可能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因此,案件定性的焦点在于确定是合法民间借贷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根据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属于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由此可推断,“向社会公开宣传,在非亲友及单位外部针对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属于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