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刑罚确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刑罚确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2

 
409607
对文物要尽到保护责任,不能损毁文物,过失损毁文物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过失损毁文物罪怎么判刑?关于过失损毁文物罪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刑法条文

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客体是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具体对象包括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以及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关于这些文物的具体范围和定义,可参考故意损毁文物罪的解释,本文不再赘述。

客观要件

过失损毁文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进行损毁,造成严重后果。所谓损毁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如失火、过失引起爆炸、过失污损、过失摔破等导致珍贵文物受损或毁灭。所谓严重后果是指造成国家特别珍贵的文物损毁,或者损毁珍贵文物数量较多,以及损毁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数量较大等情况。即使存在过失损毁的行为,但如果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严重后果范畴,仍不能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

主体要件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过失损毁文物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行为。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珍贵文物受损,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珍贵文物受损,但却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珍贵文物损毁并造成严重后果。如果行为人出于故意行为,则不能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而应当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依法上交反骗财物——诈骗案件中的追缴和没收
  2. 劳务派遣的员工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3.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
  4. 网贷中介是否属于电信诈骗的判定
  5.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及处罚方法
  6. 聚众斗殴黑恶势力刑罚量刑标准
  7. 犯滥用职权罪是否会定罪免刑?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