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1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所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的一种处罚方式。
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当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作为一种法定处罚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刑事途径,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的违法所得。在执法活动中,这两种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行政处罚法规定,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违法所得的被不起诉人,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并要求有关主管机关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处理结果。
为了准确计算违法所得金额,首先需要明确违法所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避免计算错误。其次,应该查证属实的违法财物,确保调查取证的全面准确。计算违法所得时,不能凭主观印象,必须查证属实。调查取证应当坚持“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收集与违法所得相关的证据,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忠于事实真相,排除个人情感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各类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测记录和现场记录都必须经过查证核实。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的制作,以及原始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总之,没收违法所得的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和人民法院强制缴纳,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当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计算违法所得金额时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