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财产的共有形态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3
合伙企业在设立时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原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特殊性。合伙财产包括两部分:一是全体合伙人的出资。二是合伙企业成立后解散前,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全部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的资产。那么,合伙财产属于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争议观点
合伙企业的财产,包括合伙人出资和合伙积累,是合伙企业共有的。然而,关于这种共有的形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共有应属于共同共有,即所有合伙人不分份额地共同行使所有权。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共有应属于按份共有。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根据合伙的性质来区分,如果是营利性合伙,则属于共同共有;如果是非营利性合伙,则属于按份共有。本文支持第一种观点,即采用共同共有的形式,理由如下:
第一观点的支持
首先,将合伙财产按不同的形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共有形态,没有理论和实践依据。合伙的特点是两个以上的公民共同经营和劳动。合伙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如果两个以上的公民出资经营和劳动,并不打算获利,似乎不符合合伙的本意。即使将这种非营利性合伙视为合伙,那么将这种财产视为按份共有又有何意义呢?将合伙财产确定为共同共有,可以增强合伙的团体性,减少个人色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合伙的要求。因此,第三种观点是不成立的。其次,按照民法的一般理论,按份共有的共有人在共有关系存在期间,有权单方面主张分割并转让其份额,而不受其他共有人的限制。同时,各共有人只能享有和承担各自份额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如果将合伙企业的财产确定为按份共有,就会导致合伙人可以任意转让其在合伙中的份额,而无需其他合伙人的同意,这会破坏原有合伙人之间的互信关系。此外,对于合伙企业的财产分割和合伙出资及积累的分割,如果任由合伙人单方面主张分割其在合伙中的份额,将导致合伙企业的解散。这些情况对于合伙企业和第三方交易者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我国的《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不能要求分割企业财产,限制合伙人将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他人,未经其他人同意,合伙人不能将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出质。这些规定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此,按份共有的形式并不适合,第三种观点是不合理的。
合伙财产的共同共有特征
合伙财产具有共同共有的特征。一般认为,共同共有的特点包括:共同共有是由共同关系产生的;共有人在共有财产中没有份额之分;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共有人承担连带义务。合伙财产是由合伙关系产生的,符合共同共有的第一个特点;合伙财产具有组合性质,在积累的财产中没有份额之分;在投资的财产中,虽然各自有份额,但一旦构成合伙投资的整体财产,份额就变成了潜在份额,不再区分大小。此外,投资和积累很难界定,因此符合共同共有的第二个特点;合伙财产体现了全体合伙人的共有权利,全体合伙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符合共同共有的第三个特点;合伙人对外共同享有合伙财产的权利,并承担连带义务,符合共同共有的第四个特点。因此,合伙财产完全符合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征。综上所述,无论是合伙人的投资还是合伙积累,无论是营利性合伙还是非营利性合伙的财产,在法律上都属于共同共有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