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个体将被判定有罪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对于受贿数额较大的个体,如果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并且能够避免或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可以被认定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然而,如果受贿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则无法免除刑罚。
1. 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中,公司指的是《公司法》中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指的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单位,包括工厂、矿山、铁路等。对于“其他单位”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既包括常设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组织,也包括非常设性的组委会、筹委会、工程承包队等组织。
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受贿犯罪行为,将根据《刑法》第385条和第386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2. 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3. 犯罪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非国家工作人员在与他人的经济往来中,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严重侵犯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从单位内部角度来看,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保持廉洁性,他们的职务行为是不能被收买的。因此,这些行为也侵犯了公司、企业或其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4. 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较大。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组织、领导、监管、主管、经管、负责某项工作的便利条件。
索取他人财物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条件,主动向他人索要并收取财物。索取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性地提出贿赂要求,让对方明白其索贿意图后交付财物。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他人主动送予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既包括他人应当得到的合法、正当的利益,也包括他人不应当得到的非法、不当的利益;从利益的实现方面看,包括已为他谋取的利益、意图谋取或正在谋取但尚未谋取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