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0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中止审理的情形,人民法院需要进行裁定是否中止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刑事案件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较长时间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旦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人民法院应当恢复审理。而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在自诉案件审判期间,如果被告人下落不明,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被告人到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可以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中止审理和延期审理在适用范围、适用效果和恢复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诉讼中止可以发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以后一直到判决作出以前的任何诉讼阶段,而延期审理只能适用于开庭审理阶段。
诉讼中止将导致本案诉讼程序的中途搁置,受诉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停止进行一切与本案相关的诉讼活动;而延期审理只是将本案开庭审理的日期推迟,相关诉讼活动并不因此停止,例如通知证人到庭。
诉讼中止的法定情形来源于诉讼外,何时恢复审理通常由受诉法院决定,很难左右;而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来源于诉讼之中,恢复审理的日期通常由人民法院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