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法院可以撤销仲裁裁决,但仅限于以下情形,并且需要当事人申请才能撤销。
如果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撤销国内仲裁裁决。
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超出了当事人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且这些事项与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的其他事项是可以分开的,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在查清事实后裁定撤销该部分裁决。
如果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了法定程序,法院可以裁定撤销裁决。违反法定程序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仲裁员应当回避却没有回避、仲裁机构未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庭的组成情况、开庭时间和地点等事项、仲裁庭开庭时未给当事人陈述和辩论的机会、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未经另一方当事人质证等情况。
如果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法院可以裁定撤销裁决。
如果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法院可以裁定撤销裁决。这里的“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是指直接关系到仲裁裁决的最后结论有失公正的证据。这些证据通常与仲裁案件所涉及的纷争焦点或重要情节有直接关系,并直接影响仲裁庭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
如果仲裁员在仲裁案件中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的行为,法院可以裁定撤销裁决。
此外,如果法院认定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裁定撤销该裁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相对较广,这赋予了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违背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与准则,违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