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01
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服务业发展水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研究者邵*予(2005)指出,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胡*东(2005)的研究发现,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服务贸易出口则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陈*华(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增加就业和扩大出口等方面。因此,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对于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改善就业问题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优势,成为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了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规模较小。尽管我国服务出口额逐年增长,但其在全球服务出口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最高未超过4%。例如,2006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92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仅为3.39%。与此同时,同期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225.9亿美元,德国为1870.7亿美元,法国为1182.7亿美元,意大利为989.0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如旅游和运输贸易的比重较大,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大部分份额。具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旅游和运输服务占比达到了59.7%,而代表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其他商业服务出口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53%下降到了2006年的40.26%。这一比重的最低点仅为32.27%,平均每个部门不到4%。
总体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弱。根据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整理和计算,服务贸易分行业比较优势指数(TC)指标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一直低于0,波动在-0.14至0.05之间。尽管某些行业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它们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的资本和技术含量在国际上已经大幅提高。因此,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仍然较低,反映出我国服务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知识含量的不足。在我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这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