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9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是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普通法系国家中,国家赔偿责任被归属于民事责任范畴。这一归属主要是因为普通法系国家没有公法和私法的区分,并且普通法的传统观念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公民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害,都应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国家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权力的非法侵害。因此,将国家赔偿责任归属于国家责任更有利于实现立法目的。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如法国,国家赔偿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国家责任,由行政法院管辖,适用不同于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
代位责任说认为,国家赔偿是由公务员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由国家代为承担赔偿责任。换句话说,国家承担的责任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代公务员承担责任。这是为了确保受害人能够得到实际赔偿,因为公务员的财力有限。
自己责任说认为,只要损害发生在国家权力运作过程中,无论公务员有无主观过错,国家都要负赔偿责任。该学说认为,国家授予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限本身就包含着被公务员违法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国家应当负担危险责任,与公务员个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以及是否应负责无关。
合并责任说认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取决于公务员是否具有公务机关的身份。如果公务员具有公务机关的身份,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属于自己责任;如果公务员仅具有受雇人的身份,则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属于代位责任。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中间责任说认为,当公务员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公务机关的侵权行为时,国家对公务员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属于自己责任。如果公务员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该行为就不再属于公务机关行为,而只是该公务员个人的行为。国家应该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而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属于代位责任。
折衷说认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公务员的侵权行为发生在执行职务时,并且赔偿责任的要件需要公务员具有故意或过失,那么国家赔偿责任既具有自己责任的性质,又具有代位责任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