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5
公证侵权纠纷诉讼规制的统一与完善
一、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规制的统一
根据公证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了统一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规制,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具有相当的操作性,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法官在公证侵权纠纷诉讼中的司法认知,进一步规范公证行为。
二、公证行为可诉纠纷的案件范围的明确
根据《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行为是否侵权所发生的纠纷应作为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这种纠纷明确地与当事人之间对公证书所公证的民事权利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及诉讼区分开来。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然而,如果公证债权文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之间就可以对该民事权利义务提起民事诉讼。这种纠纷虽然未必是公证侵权纠纷,但也属于涉及公证的民事纠纷。
三、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主体的确定
公证侵权纠纷诉讼中,原告为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被告为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的行为有过错的,由公证机构承担责任,因此,公证员不能作为公证侵权诉讼的被告。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公证机构也可以就否认承担其侵权责任向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提起消极确认之诉,请求法院确认不承担侵权责任。
四、公证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的区分
根据《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公证机构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明知公证证明的材料虚假或者与当事人恶意串通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规定》明确了相应补充赔偿责任的诉讼规制,将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两种不同责任准确加以区分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