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1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特定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鉴定、记录或翻译,或者隐匿罪证,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无法构成伪证罪,因为伪证罪的主体限定为刑事诉讼中的特定角色。
伪证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与案件有重要关系,但出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目的而进行虚假陈述。
伪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对于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事实进行虚假证明、鉴定、记录或翻译,或者隐匿罪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前两款对伪证行为做出规定:
如果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有以下行为之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二)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
这里的构成犯罪并非指刑法中特定罪名的“伪证罪”,因为伪证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刑事诉讼中的特定角色。而是指在进行上述两项行为过程中,侵害了其他法益,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故意毁坏财务罪、故意伤害罪、行贿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