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企业故意隐瞒财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债权债务 > 破产债务法律知识

破产企业故意隐瞒财产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399271
如果企业资不抵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对于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是需要办理注销手续的,有的企业为了逃避债务,可能会宣布破产。那么,企业“破产逃债”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低估破产财产价值

破产企业采取故意隐瞒财产的手段,以缩小破产财产范围,想方设法低估破产财产的价值,从而压低赔偿比例。在对破产财产进行估价时,一些企业只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和作价,而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对这些无形资产不进行价值评估。在无债权人参与的情况下,有的企业甚至故意将破产财产的作价金额压低,使债务率超过实际负债率,从而形成无资产清偿债务的局面。

破产企业“恶意”破产

企业转移财产,搞空壳破产

一些破产企业采取恶意手段进行破产,例如转移财产,另立公司或划小核算单位,以搞空壳破产。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默许和纵容下,这些企业通过改制、抽逃资产等手段,使原单位名存实亡,债务悬空。待破产清算结束后,这些企业免去余债,以原企业的有效资产为基础再重新开张。甚至有企业一面酝酿破产,一面又积极投资办新厂。例如,**集团在申请破产前,已先后从集团剥离出11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剥离带走了**集团近21亿元的资产,这种剥离大大削弱了**集团偿还债务的能力,使债权人的利益严重受损。

破产企业违法操作

企业拔高职工安置费等优先受偿费用

目前,在企业破产实践中存在着违法操作的现象,即企业根据职工人数和破产企业资产状况,随意拔高职工安置费等优先受偿费用,以使企业无产可破。一些企业在清算过程中收取的费用惊人,一些企业在进行破产的同时,又利用清算中获取的高额优先受偿费重新组合、入股联营建立新的企业,以此方法甩掉巨额债务。一些部门从地方、部门利益出发,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以使企业“起死回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强令银行等债权人放弃债权。在清算破产企业债务时,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权力,要求一些资金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的企业或者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放弃对破产企业的债权,以平缓破产企业终结时、破产还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债务清偿及职工安置等方面的矛盾。有的甚至串通法院,人为认定抵押等担保物权无效,或虽认定有效但不予优先清偿。在破产企业债权受偿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担保物权极易受到分割。由于破产企业财产微薄,在担保物权人优先受偿后,其他未设定担保物权的一般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数额就微乎其微,并且大多数破产企业属于长期负债经营,如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以企业的全部资产向银行作抵押担保。这种情况下,破产企业的全部资产均应首先满足银行债权,但这很难得到其他债权人的认可,因此经常出现政府出面做工作要求担保物权人放弃担保物权,债权人会议通过决议剥夺取得担保物权的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人民法院不支持债权人就担保物权优先受偿请求的情形,以平衡和均等利益牺牲担保物权人应当依法首先取得的法定份额。在地方政府和法院的关照下,有的企业背着债权人偷偷破产,有的以低得惊人的价格转让给本地企业。破产成了某些地方政府保“一方平安”,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的最佳选择。

破产债权债务热门知识

  1. 什么是债权人会议
  2. 破产债权的构成条件
  3. 破产债权人的资格要求
  4. 债权申报后房子的归属问题
  5. 破产债权的范围及特征
  6. 税款滞纳金在破产债权中的申报问题
  7. 破产申请过程中债务人是否能离开住所地
破产债权债务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