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8
质押人与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质押的债权性质、债务人名称、具体金额、到期时间等内容。
根据《担保法》的原则,权利质权的设定应当进行公示,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权利质权的存在情况向外部表现,以便他人可能知晓,以防止第三人受到不知情的不利后果。
对于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情况,《担保法》规定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应当将权利凭证交付给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证券债权质押通常通过向质权人移交权利凭证的占有来进行公示。对于无法以交付权利凭证设定质权的财产权利,《担保法》规定以登记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例如股票、商标权、专利权的出质,在登记之日起生效。普通债权一般没有特定的权利凭证,无法以交付权利凭证作为公示方式。
然而,《担保法》也未规定普通债权质押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因此不能以双方未交付权利凭证或登记作为普通债权质押不生效的理由。为了保证质权的安全,质权人应当在质押合同中约定质押人交付债权证明文件的义务,通过审查债权证明文件来控制风险。
由于普通债权质押缺乏公示方式,质权不具备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质押人应当向质押的债权的债务人(也称为第三债务人)发出通知书,通知其该债权已被质押,并明确质权人有保全质押债权的权利。
对于非证券化凭证的普通债权质押,债权质权人并不占有出质债权的凭证,且该质权缺乏公示效力。出质人有可能免除第三债务人的债务,损害质权人的在先权利。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订立质押合同并通知第三债务人的方式明确质押人无权损害出质的债权,以确立质权人有保全质押债权的权利。如果出质债权受到损害,质押债权人有权申请法院撤销债权出质人放弃出质债权或免除债务人的行为。
然而,在债权出质未进行公示的情况下,债权出质人向第三人有偿转让出质债权时,质押债权人无权申请法院撤销转让行为,只能要求质押债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