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劳动争议判决书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6
一、判决书构成
劳务合同劳动争议判决书属于民事判决书,即对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所作出的书面决定。民事判决书一般由四部分构成:
- 首部:写明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案由;
- 主文:是民事判决书的核心,要求对该案所涉及的事实和证据作明确的概述,特别是法院查明的事实要写清楚;
- 判决结果:即法院根据什么决定原告的请求是否应予支持,哪些支持,哪些不予支持要写清楚;
- 尾部:写明审判庭的组成、人民法院名称等内容。
二、民事终审判决
民事终审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上诉的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依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一审判决进行审查后,所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二审判决书应当写明:
- 案件的当事人、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 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
- 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 判决效力及判决法院。民事二审判决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
三、劳动争议的范围
劳动争议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
-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解决方法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包括:
- 协商程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
- 申请调解: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 仲裁程序: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
- 诉讼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调解步骤
- 调解申请: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提出的调解请求;
- 案件受理:企业调解委员会决定接受案件申请的过程;
- 进行调查: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查,包括争议事实、意见和依据等;
- 实施调解:通过召开调解会议对争议双方的分歧进行调解;
- 调解协议的执行:调解协议达成后,争议双方当事人应按协议内容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