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的法律定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教唆犯的法律定义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3

 
397435
现实中,有的人自己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却怂恿他人实施,认为只要不是自己亲自实施犯罪的,那就不能追究自己的责任。但这种情况下其实已经构成了教唆犯。那在法律上什么是教唆犯呢?手心律师网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你做详细解答。

教唆犯是指以言行引导他人犯罪而不亲自参与犯罪行为的人。他们通过劝说、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或意图不坚定的人,从而使他人接受并坚定犯罪的决心,以实现犯罪的目的。教唆犯是共同犯罪中最为复杂且具有重大社会危害性的类型。

教唆犯的特点

教唆犯具有以下特点:

  1. 必须具备引起他人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教唆犯通过劝说、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或意图不坚定的人,使其接受并坚定犯罪的决心,以实现犯罪的目的。然而,若对已决定犯罪的人进行言辞鼓励,以促使其顺利实施犯罪,则属于帮助犯罪而非教唆犯。
  2. 必须具备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教唆犯。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的意图,并希望或放任他人犯罪。若由于言辞不慎而无意间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并导致犯罪发生,则不能认定为教唆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教唆犯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处罚的程度取决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对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情况,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2.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3.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4.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5.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
  6.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7. 经济犯罪的刑期判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