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和遗忘物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偷窃和遗忘物的区别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3

 
395192

一、遗忘物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遗忘物是指非基于物权权利人的本意脱离权利人的占有。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根据《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返还给权利人,并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二、遗忘物公安立案与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对于个人的疏忽遗失财物与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有本质区别,警方通常都不予立案。

三、偷窃

偷窃是指基于自己或第三人的无正当权利占有,擅自取走他人财产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偷窃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

四、盗窃罪构成的五种情形

1.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如果盗窃的公私财物价值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并具有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财产损失、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恶劣情节的,也可以定罪处罚。数额较大的起点应为达到规定数额的80%以上。但如果具有未成年人作案、全部退赃退赔、主动投案、被胁迫作案等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可以不作犯罪处理。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2. 多次盗窃: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

3. 入户盗窃:对入户盗窃,不论次数,不论盗窃价值的多少,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4. 携带凶器盗窃:凶器分为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和为盗窃而准备的凶器。如果在盗窃中,将携带的凶器向被害人加以显示或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凶器、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的,则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5. 扒窃: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是扒窃。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窃得财物多少。

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

一、概念区分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区别与差异

1. 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犯罪故意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后,而盗窃罪的犯罪故意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

2.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侵占罪的手段可以是秘密的、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盗窃罪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

3. 犯罪对象不同:侵占罪的对象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已经持有的他人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他人财物。

4. 是否退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侵占罪必须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物才构成犯罪,而盗窃罪即使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又主动退还的,也已构成犯罪,主动退赃行为只能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2.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3.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4.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5.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
  6.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7. 经济犯罪的刑期判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