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隐名股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隐名股东法律知识

如何理解隐名股东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7

 
395080
在我国,隐名股东是普遍存在的,隐名股东是自己实际出资成立公司但没有在工商局进行股东登记。有时候股东的利益在法律上是很难保证的。那么隐名股东的权利是如何体现的?手心律师网为大家解答。

隐名股东,又称隐名投资人,是指实际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或认购出资,但基于规避法律规定或其它原因,对其股东身份并未进行工商登记及公司内部记载,从而不具备股东资格形式特征的出资人。

与隐名股东相对应的概念是显名股东,即将隐名股东向公司的投资所对应的股权登记在自己名下,对外公示其为出资人的股东。

具体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并未实际出资,而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份额公示在其名下;第二种情况,虽实际出资,但公示在其名下的股权中有部分份额实际为隐名股东出资。

如何保护隐名股东的权利

1.采用书面协议明确显明股东和隐名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隐名投资者和显名股东之间的书面协议是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诉讼中,书面协议是保护隐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

2.争取与其他股东以及公司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对股权代持的知悉和同意

隐名投资者和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只在双方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不能满足“与其他股东达成设立公司或继续经营公司的合意”的实质要件。因此,仅有隐名投资者和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通常不能产生确认隐名投资者享有股权的法律效果。隐名投资者应当争取同项目公司及其他股东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对股权代持的知悉和同意,使公司内部各当事人均认可隐名投资人的实际股东地位。

3.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充分行使股东权利

隐名投资者在进行出资并设立公司后,应当积极参加公司经营管理,委派管理人员或其他人员,参与公司经营决策。

4.关注显名股东持股情况,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隐名投资行为的隐蔽性,决定了其时刻受显名股东的制约。因此,必须时刻关注显名股东的资产和纠纷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持对显名股东一定程度的控制力。要注意防止显名股东违反协议将股权转让或作其他处分,或因他自身原因导致股权被法院冻结甚至执行。

股东热门知识

  1. 一人有限公司执行阶段如何追加股东责任
  2. 股东变更的法律程序和要求
  3.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4. 股权转让协议
  5.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
  6. 签订股东协议的责任承担
  7.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防范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