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4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如下: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刑罚,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应当逮捕但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适用取保候审,具体决定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依法作出。如果决定取保候审,由相应机关执行。
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3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据此,取保候审有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
对于同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情况,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
保证人是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的为其担保的人。保证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严格审查保证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果符合保证人条件,应当告知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并由其出具保证书。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如果被保证人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而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经查证属实后,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可以对保证人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如果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串通,协助被取保候审人逃匿或明知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构成犯罪的,将依据有关规定对保证人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罚款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