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3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后,电子合同打印出来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前提是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方能生效,按照规定执行。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列举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
一般情况下,电子合同的生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为人必须具备正确理解自己行为性质和后果,独立地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电子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利用资讯处理系统或电脑进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电子意思表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电报、电传、传真、电邮、EDI、因特网数据等。
电子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严重违反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的合同在我国应当认定为无效。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于电子合同的形式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法律已经打开了无纸化合同的大门。法律对于数据电文合同应给予书面合同的地位,只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无论采用何种电子方式,都应当被承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