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0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客观要件包括以下行为: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其中,“聚众”指的是纠集多人,采取强行闯入军事禁区、占据办公地点、毁坏财物或殴打人员等行为。而“冲击”则指的是使用交通工具或步行等方式,强行闯入军事禁区。而“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则是指冲击行为导致军事指挥机关无法正常指挥,军事单位的人员、车辆、船只、舰艇无法通行,飞行无法起降,以及作战、训练、戒严、抢险救灾、战备、科研、教学等正常工作无法进行等情况。只有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的行为才构成犯罪,严重扰乱一般是指使军事禁区的公共财物遭受严重损失,军事活动和科研受到妨害而无法进行,军事禁区受到破坏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等情况。
在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中,如果行为阻碍了军人依法执行职务,这种行为属于牵连犯,应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然而,真正能成为本罪主体的,必须是聚众扰乱活动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扰乱活动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行为人。其他积极参加者则是指除首要分子以外积极参与扰乱活动的人。一般的参加者只是扰乱活动的一般违法行为的主体,对其只能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禁区,仍然聚众冲击,并对危害国防利益的后果抱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过失不构成本罪。这种犯罪往往基于个人目的,如泄私愤、通过聚众扰乱秩序来施加压力等。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军事禁区的正常管理秩序。军事禁区是指国家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求和使用效能的特殊要求,依法划定一定范围内采取特殊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的区域。包括陆域、水域和空域。我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第7条规定:“国家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要求,划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没有划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也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军事禁区作为国家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特殊要求,在依法划定的一定范围的陆域、水域和空域采取特殊措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它是保证军队作战、训练、战备、科研等军事活动正常进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特殊区域。我国的国防法和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公民和组织都有保护军事设施、遵守保密规定的义务,二,不得破坏、危害军事设施和泄露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行为直接违反了国防法律规定,危害了公民的国防义务,危害了军事设施的安全和使用效能,危害了军事秘密的安全,危害了国防利益。该罪的犯罪对象是军事禁区,包括禁区内的军事设施、各种建筑、自然环境以及周围设置的障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