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也不能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
针对不同主体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情况,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
(1) 销售者的先行赔偿义务:销售者在产品质量问题出现时应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2) 销售者的追偿权:销售者在赔偿后可以追偿给予其赔偿的责任主体。
(1) 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行为将受到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2) 行政处罚的种类: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行为可以受到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最高可达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的3倍。
(1) 对于已知或应知属于违反产品质量法的产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技术的行为,应当没收其收入,并处以罚款。
(2) 如果服务业经营者将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责令其停止使用;对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产品是禁止销售的产品的行为,依照法律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1) 如果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包庇、放纵行为,通风报信、帮助违法当事人逃避查处,阻挠、干预查处行为之一,将受到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2) 对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法律责任,如果在监督抽查中超量索取样品或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监察机关将责令退还并对直接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如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渎职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