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报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法律知识

个人报名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8

 
388605

个人报名是指应聘人员通过登陆指定的报名网站(各地人事考试信息网),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的过程。应聘人员在报名资格初审前多次登录填交报名信息的情况下,后一次填报会自动替换前一次填报的信息。报名资格一经招聘单位初审通过后,不能再进行更改。报考人员不能同时使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进行报名,报名和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区采取现场报名方式。

单位初审

单位初审是由招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的资格初审工作。在报名期间,招聘单位会查看本单位的网上报名情况,并根据应聘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前一天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初审结果会在网上公布。如果招聘单位在规定的几个工作日内(各地方规定不同)未对报名人员信息进行处理,那么视为初审通过。在网上报名期间,招聘单位会公布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提供咨询服务。对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招聘单位应该留存应聘人员的报名信息,以供资格审查时参考。

网上缴费

报名人员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后,可以在第二天至查询时间截止之日前登录网站,查询报名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需要在规定日期前登录当地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网上缴费。逾期不办理网上缴费手续的人员,视为放弃报名。缴费成功后,可以下载打印各种表格和准考证。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贯穿整个招聘过程。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在面试人员名单确定之后,需要按照招聘信息公布的要求,向招聘单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果面试资格的应聘人员在面试前3天仍未向招聘单位提交相关材料,那么将视为弃权。经审查不具备报考条件的人员,在主管机关核准后,将取消其面试资格。因弃权或取消资格造成的空缺,将按照笔试成绩依次递补。

笔试

笔试是一种采用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成绩的考试方式。笔试设定了最低合格分数线,由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根据应聘人数和考试情况来确定。

面试

面试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的指导下,由招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按照备案的面试方案组织实施的。面试方案的备案工作应在面试前一周完成。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根据招聘计划和招聘岗位由高分到低分按比例依次确定面试人选。对于出现笔试合格人数不足的岗位,将取消招聘计划;对于达不到规定招聘比例的情况,将按照实际合格人数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选确定后,招聘单位会张榜公布并通知相关人员。面试结束后,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应聘人员的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考试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并进行四舍五入。根据考试总成绩,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的人选。

考核体检

考核体检是根据招聘岗位和应聘人员考试总成绩的高低,由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的人选,并依次等额组织进行考核体检。如果同一招聘计划的应聘人员出现考试总成绩并列的情况,那么将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对于考核、体检不合格的人员造成的空缺,可以从其他进入同一岗位考核范围的人员中依次等额递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先进行考核,也可以先组织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签订聘用合同

经过考试、考核和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如果公示期间没有异议,那么聘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会提出聘用意见,报人事厅备案。符合聘用条件的人员,会收到人事厅发放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凭借该通知书办理调动、派遣等相关手续,并按照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受聘人员按照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对于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含择业期限内)的受聘人员,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

监督检查

为了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招聘单位需要最大限度地实行政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招聘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将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行为,将严肃查处并坚决纠正;对于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将取消其考试或聘用资格;对于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行政相关热门知识

  1. 任职回避制度
  2. 部分公务员不依法履行公职的处罚
  3. 酒驾,但是没被拘留,会留案底,影响子女考公务员吗
  4. 公务员做生意会受到什么处罚
  5. 公务员因公殉职赔偿标准2024
  6. 醉驾影响孩子考公务员吗
  7. 爷爷坐过牢会影响孙子考公务员吗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