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管理法律知识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0

 
387840
非歧视进行贸易是世贸组织的基石,是各国间平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非歧视贸易主要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加以体现。

1978年8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起草了《最惠国条款最后草案》。该草案的第5条对"最惠国待遇"进行了定义,即将一方国家或与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给予另一方国家或与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的优惠,不得低于该国给予第三方国家或与第三方国家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的待遇。根据第4条的规定,最惠国待遇条款是一种国家根据约定关系在某一范围内承诺给予另一国最惠国待遇的条约规定。

最惠国待遇的形式

最惠国待遇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1.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方缔约国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所有优惠、豁免或特权应立即、无条件、无补偿地自动适用于另一方缔约国。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一方缔约国已经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是有条件的,另一方缔约国必须提供相同条件才能享受这种优惠、豁免或特权。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最初是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贸易条约中采用的,因此也被称为"美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之间的区别在于,给予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是否附带条件,即受惠国是否需要提供某种条件。因此,"有条件"中的"条件"并不是以对方给予最惠国待遇作为条件,即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

2. 无限制和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

无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对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不仅适用于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手续,还适用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等各个领域。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将其适用范围限制在经济贸易关系的某些领域,规定只在条约规定的范围内适用,而在此范围之外则不适用。

3. 互惠和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

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双方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相同的。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指一方缔约国有义务给予另一方缔约国最惠国待遇,即单方面给予,而无权从另一方享受最惠国待遇。

延伸阅读
  1. 预期违约和先合同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2. 如何确定基准刑
  3.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4. 乡村土地使用证和建房证的区别
  5. 公司债券的具体内容

国际贸易热门知识

  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风险点
  2.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除了调查机关自主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情形外,在其他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收到由国内产业或者国内产业的代表提出的书面申请之后发起。
  3. 纺织业反倾销的特点及趋势
  4. 主包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协议
  5. 商务部令2013年第2号《执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争端裁决暂行规则》
  6. 第一章 海关行政复议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7. 一次总算价格
国际贸易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