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拍卖保证金的收取通常遵循以下做法:在时间上,保证金应提前缴纳;在数额上,保证金应按拍卖标的底价的一定比例收取,通常为拍卖底价的10%至30%;在收取方式上,一般由委托人或拍卖人一次性收取全款,而不是分别收取竞买保证金和成交保证金。
拍卖人收取保证金是最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拍卖。而委托人收取保证金是一种特殊方式,适用于司法强制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等类型的拍卖。对于司法强制拍卖,由于委托人是法院,通常由执行法院负责收取拍卖保证金;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中,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时也会负责收取拍卖保证金。
拍卖保证金的分配指的是处理竞买人违约后的保证金。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保证金应按合理方式进行分配。我们认为,竞买保证金用于清偿拍卖第一阶段的债权,是竞买人无故不出席拍卖会构成违约责任的直接结果;而成交保证金用于清偿拍卖第二阶段的债权,是买受人不支付拍卖标的价款构成违约责任的直接结果。
其次,保证金应在委托人和拍卖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我们认为,不论是何方收取保证金,也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保证金,都不应由委托人或拍卖人单方面独享,而应按比例分配,即均摊。
均摊保证金的理由在于:(1)竞买人和买受人的违约行为,客观上侵害了委托人和拍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委托人和拍卖人都有权依法获得赔偿。(2)竞买人和买受人的违约对委托人和拍卖人造成的利益损失程度不同,因此在赔偿时应有所区别,根据损失的大小进行分配。(3)只允许委托人或拍卖人一方获得赔偿明显违背公平原则,尤其是在司法强制拍卖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中,与执行法院和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相比,拍卖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但这并不能成为拒绝拍卖企业公平获得保证金赔偿的理由。
因此,那些认为拍卖保证金只应由委托人或拍卖人单方面获得赔偿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它不利于明确和保护拍卖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因此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