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助的定义和概述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海难救助的定义和概述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1

 
387551
海难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事故,对遇到海难船只进行救助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离海难事故地最近的国家有救助的义务,对海难进行救助就会生产一定的费用,那么海难救助纠纷管辖规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外来力量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进行全部或部分救助的行为。

海难救助纠纷的管辖规定

1. 专属管辖

海事法院及其上级人民法院专门管辖在海上或通海水域发生的与船舶、运输、生产、作业相关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以及其他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的海事纠纷案件。

2. 地域管辖

海难救助费用引发的诉讼由救助地、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或被救助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3. 有管辖权争议案件的管辖

a) 如果两个以上海事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由最先立案的海事法院管辖。

b) 如果海事法院之间或海事法院与地方人民法院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有效的海难救助行为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 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救助行为必须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因为海上风险远大于陆上风险,这是确立海难救助制度的重要方面。

(2) 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标的

被救物必须是船舶和其他财产。船舶包括海商法所定义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非军事或政府公务船艇。救助船和被救助船之一必须是符合海商法定义的船舶,而另一船可以是非军事或政府公务的内河船、内湖船或20总吨位以下的小船。

(3) 被救物必须遭遇海上危险

救助行为的前提是被救船舶或其他财产面临真实危险,即存在可造成损失的危险情况。

(4) 救助必须是自愿的行为

自愿原则是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之一。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必须是出于自愿,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务也必须是出于自愿。救助方在法律和职责上没有对遇险海上财产提供救助的义务,只有在救助成功后才有权获得救助报酬,否则不承担任何责任。

(5) 救助必须有效果

有效果指被救船舶或其他财产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存在救助事实但没有救助效果,救助方无权请求救助报酬,海难救助也不能成立。这是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普遍接受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为了预防和减少海洋环境污染,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增加了“特别补偿条款”,规定救助人对可能或已经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救助时,即使救助无效果,仍可获得特别补偿。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79条的规定,除非其他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未取得救助效果的救助方仍有权获得救助款项。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船舶碰撞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划分
  2. 承运人的责任范围
  3. 共同海损的定义
  4.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
  5. 海难救助的定义和概述
  6.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
  7.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担责吗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