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0
在20XX年,城北街道发生了一起赡养母亲的家庭纠纷。经过多次居委会的调解,仍未能解决。于是,20XX年9月,司法所介入并进行调处,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纠纷。
20XX年9月16日,一位老婆婆来到城北司法所,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经过了解,得知老婆婆住在城西街道,是低保户。而大姐住在城北街道,是退休工人,家中有一百岁的母亲。由于赡养母亲的问题,两姐妹之间产生了矛盾。尽管居委会进行了多次调解,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司法所及时向登高居委会、城西司法所了解情况,并与老婆婆的大姐进行了沟通。劝说她适当考虑妹妹是低保户,生活条件困难,应该多照顾赡养母亲的责任,并约请两姐妹到居委会进行协商。在司法所和居委会的主持下,多次上门对姐妹俩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教育工作,从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劝说她们善待老人。
老婆婆的大姐表示愿意每月支付一定金额给妹妹,由妹妹负责照顾母亲。司法所随即出具了调解协议书,最终解决了老婆婆母亲的晚年生活问题,消除了后顾之忧,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调解成功后,司法所进行了回访,双方都履行了赡养义务。
每个人都会逐渐衰老,赡养即是照顾衰老的父母。赡养主要指儿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满足合理的物质需求。
根据《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并在生活、精神和情感上尊敬、关心和照顾父母。
无论成年子女是否有经济负担能力,无论其婚姻状况如何,当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去世。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限于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包括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之间,养子女与养父母之间,以及已履行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
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对于拒不履行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已故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这种赡养义务是有条件的,即孙子女、外孙子女必须有负担能力,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
上述规定是为了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重要法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