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避制度适用对象及申请回避的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一、回避制度适用对象及申请回避的情形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9

 
383286
回避制度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而回避制度能很好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更大程度上的保障司法的公正公平。接下来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法律常识吧,希望小编能够帮助到您。

1.1 回避制度适用对象

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他们在案件审理或执行任务时,如遇法律规定的不得参与的情形,应自行回避或被当事人申请回避。

1.2 申请回避的情形

当审判人员与案件存在法律规定的回避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不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同样地,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在审理工作中也存在直接关系,遇到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应自行回避。

1.3 回避方式

回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回避,即当事人主动不参与审理或任务执行;另一种是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相关人员存在必须回避的情形时,提出申请。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相结合,有利于确保回避制度的有效实施,保障案件的公正审判。

1.4 必须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包括以下三种:1) 参与本案审理的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2) 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 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

1.5 提出回避申请

当事人只能在出现必须回避的情形,并且审判人员未自行回避的情况下,提出回避申请。申请可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当事人在案件开始审理之后,发现可以申请回避的事实和理由,仍然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但如果当事人在案件开始审理时已经知道回避事实和理由,却在法庭辩论结束后才提出申请,可能不被接受。

1.6 回避决定的批准

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决定由院长作出,其他人员的回避决定由审判长作出,审判长担任院长时的回避决定由审判委员会作出。人民法院对申请回避所作的决定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如果法院未批准申请,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审判人员不停止对本案的审理。

二、司法警察应回避的情形

2.1 司法警察主动回避

司法警察在诉讼中遇到法定回避情形时,应主动要求退出诉讼活动,以消除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因素。

2.2 从看守所或其他羁押场所提押犯罪嫌疑人或人犯

司法警察在提押犯罪嫌疑人或人犯时,除了办理相关手续外,还应向犯罪嫌疑人或人犯交待回避权。如果犯罪嫌疑人或人犯要求司法警察回避,司法警察应立即停止执行任务,并向警队汇报情况,由警队领导根据案件性质决定是否回避。

2.3 在途中押解过程中

在途中押解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人犯申请司法警察回避时,执行任务的司法警察不停止押解工作,但应向警队汇报情况,由警队领导根据具体案由决定是否回避。

2.4 刑事案件开庭过程中

在刑事案件开庭时,法官在告知犯罪嫌疑人或人犯权利时,应提示司法警察也在回避范围内。如果犯罪嫌疑人或人犯提出司法警察回避,法官应休庭,报院长决定是否回避,并通知警队做好重新调警准备。

2.5 强制执行过程中

在参与强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提出司法警察回避时,执行长根据申请理由当场决定是否回避,司法警察不停止执行任务。即使申请理由成立,申请人也只能通过申请复议,由法院决定执行结果是否有效。

2.6 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回避

担任过司法警察后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在曾参与某案件审理后再审时,应当回避,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2.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
  3.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
  4.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解决办法
  5.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取方式
  6. 法院驳回起诉请求的处理方式
  7. 被告解除财产保全的法律程序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