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7

 
383230
一般情况下,每当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在进行集会或者是示威游行。只要是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就能合法的进行相应的活动了,他人不能够被破坏,否则破坏者就会受罚。那么,什么是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客体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是指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该罪行侵犯的客体为社会公共秩序。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是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依法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受法律保护。《宪法》和《集会游行示威法》为集会、游行、示威依法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8条的规定,对于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主管机关应当派出人民警察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

二、客观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行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在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行。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正在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是合法的,仍然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或其他破坏活动,具有故意的心理状态。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八条的规定,犯有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将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如果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情况,将会被立案追诉。

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给予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2. 诽谤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3. 400元是否构成诈骗罪?
  4.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5.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6. 猥亵罪的刑罚与构成要件
  7.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