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8
资产质量: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能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
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之间的差异上。
高质量的资产,应当表现为按照高于或等于相应资产的账款价值变现或被企业进一步利用,或有较高的与其他资源组合增值的潜力。反之,低质量的资产,则表现为按照低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变现或被企业进一步利用,或难以与其他资源组合增值。
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式中,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撇开了资产质量这个根本问题。资产质量分析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状况,分析是否存在变现能力受限,如呆滞资产、坏账、抵押、担保等情况,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安排和使用程度上的差异,即资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导致企业实现利润、创造价值水平方面的差异,因此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促进资产的新陈代谢,保持资产的良性循环,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长久的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分析,能使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一)资产按照其质量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企业的各项资产按质量进行分类,可以简单的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之间的差异来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衡量。资产按照其质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按照账款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
第二类: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是指账面价值较高,以及其可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低的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类: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较低,而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
(二)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
1、资产结构细化分析法。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含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板块;这四大类资产又可以细化分成若干子资产以及更细的资产。因此,分析这些块、子、细资产之间相互所占的比重,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内涵。
例如,分析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高,则会削弱营运资金的作用;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低,则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分析流动资产中结算资产和存货资产所占比重,如果结算资产的比重过高,则容易出现不良资产,其潜在的风险也越大。分析存货时,库存商品(产成品)虽是保证商品经营的物质条件,但应进一步分析其中适销对路、冷背呆滞、残损变质等各占的比例。
在采用比重法的同时还可采用比率法作补充。此方法包括如下指标: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货币资金是资产中最为活跃又时常变动的资产。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资产质量优劣,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