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纠纷的含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涉外民事纠纷的含义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6

 
37682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序越来越高,很多外国人到我国进行工作、居住生活,与外国人的交流增多,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与外国人产生民事纠纷时,是比较难处理的,那么涉外民间纠纷是什么意思?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涉外民事纠纷是指一方为外国人,另一方为我国公民的纠纷,解决此类纠纷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时,享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如果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进行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将按照对等原则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进行对待。

根据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时,适用本编规定。如果本编没有相关规定,则适用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

是否可以委托外国律师代理诉讼

目前,外国律师在我国禁止从事诉讼代理业务,他们不能以律师身份出庭应诉。因此,如果外国人或外国企业需要委托律师,必须委托我国的律师代理诉讼。然而,他们也可以委托所在国的律师以非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

参考法条:《民事诉讼法》

根据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如果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或拘留。

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征

首先,涉外民事诉讼涉及国家主权。由于涉外民事诉讼涉及外国因素,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管辖、取证和执行等环节涉及国家主权的尊重和维护,这是国内民事诉讼所不具备的。

其次,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较长。在涉外民事诉讼中,有些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有些证据存放在国外。因此,诉讼行为的实施,如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传唤证人、起诉、答辩、上诉等,需要较长的时间,否则很难完成。

再次,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需要选择适用法律。审理国内民事案件只能适用我国的法律。但是,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则需要选择适用的法律。选择包括适用程序法和适用实体法。就程序法而言,原则上应适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但如果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中有特殊程序规定时,应首先选择适用该国际条约,即遵守国际条约的原则。当然,我国保留的条款除外。就适用实体法而言,应按照我国的《民法通则》等实体法律的规定办理。例如,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最后,人民法院在进行涉外民事诉讼时,有时需要外国法院的协助。例如,在合同关系中,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或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调查取证有时需要委托外国法院协助完成;判决生效后,有时需要请求外国法院执行。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2.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3.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4.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5.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6.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7.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