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9
在道路交通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被动车方来说,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发生交通事故后,被动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停车后,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并开启危险信号灯。在夜间事故发生时,还需开启示宽灯和尾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时,还需要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保持头脑清醒,保持镇定,不要慌张。
当事人应该立即拨打“122”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在警察到达之前,不能离开事故现场。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或消防部门求助。
如果事故中有人受伤,应该设法送医院抢救治疗。除非轻伤者拒绝去医院诊断,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抢救。如果能够现场采取抢救措施,应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在无过往车辆或救护车的情况下,也可以动用肇事车将伤员送医院抢救,但要将肇事车各个车轮的着地点以及伤员倒位描出,做好标记,并要留人员看护现场。
保持现场的完整性,能够获得事故发生时的原始证据,对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交警到来之前应当保护好现场,除非因抢救伤者和财产需要,不得擅自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物品等。如果必须移动,应当标明位置。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应当用塑料布、席子等物将痕迹盖起来保护好。如果需要,可以用绳索等设置保护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避免现场遭受破坏。标围现场时,应尽量不妨碍交通。如果车辆通行可能导致现场受到破坏和危险,可以暂时封闭现场,中断交通,待交警到达现场勘察完毕后再行疏通。
为了防止事故扩大,驾驶员首先应关掉车辆引擎,消除其他可能引起火警的隐患。在事故现场不要吸烟,以防引燃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事故涉及到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应及时通知警方和消防人员,告知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以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主动车方来说,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型、颜色等信息,以防肇事车辆逃逸导致索赔困难。
无论是人身伤害还是财产损失,在要求赔偿时都必须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否则,在理赔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如果事故造成严重伤情,应该要求交警部门进行伤残评定。在交警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应及时到法院起诉,尽快进行理赔,以免超过诉讼时效。
发生交通事故后,不要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者哄抢车上物品。否则,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双方应尽量避免私下解决,以免伤情恶化。私下解决仅适用于未造成人身伤亡、事实及成因无争议或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在私下解决时,双方特别是无责任方,应查看对方的证件,记住车号,并认真填写协议书。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并妥善保存,因为这是向保险公司索赔和在发生争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重要证据。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就事故责任及损害赔偿自行协商解决,表明双方对事故责任及损害赔偿事实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双方填写的《协议书》自即为生效,并可作为认定事故事实的证据,作为向保险公司索赔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依据。
如果事后双方就事故事实及责任出现争议而又到交通队要求处理的,交通队虽然可以受理,但在事故现场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只能以《协议书》记载的事实来确定当事人责任,并据此应双方共同申请进行相应损害赔偿调解。
如果双方仅就损害赔偿的数额及给付出现争议要求交通队处理的,交通队不再受理,双方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未能在事故现场及时报案,而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接到证据材料后进行调查,如果未能提供证据,公安机关应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于事后报案的情况,公安机关应责令当事人在报案后十日内提供相关证据,并进行调查。如果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公安机关也未能查证出交通事故的事实,应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某些交通事故中,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纠纷是可取的。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交通事故可以省时、省力、成本低,赔付快捷,也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
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并不是简单的由责任方掏钱私了就算完事,必须做好相关的书面记录,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等内容,否则事后再想索赔是相当困难的。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当事人未及时报案,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应责令当事人在报案后十日内提供相关证据,并进行调查。如果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公安机关也未能查证出交通事故的事实,应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以事后报案难以查证案件事实和认定事故责任为由拒不做出事故认定。被告以当事人未及时报案和现场证据丧失为理由拒不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救济权利的途径。
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应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律行为是否有效,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和社会共公利益。
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时,如果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形,当事人可以撤销协议,并通过诉讼来寻求救济。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协议的法律效力,并做出相应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