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8
我国土地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即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级逐级向上负责制。国家土地行政管理机关为国土资源部,该部门是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现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国土资源部的部管国家局。
国家土地督察局直属国务院,负责对各地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国土资源部部长担任土地总督察。国家土地督察局下设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济南、广州、武汉、成都、西安等9个分局,负责对各地区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在土地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土地管理的前期工作,如城乡规划编制和发布,招商引资等,离不开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需要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如果需要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要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除了上述情况外,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他建设项目,需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征收基本农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以及超过七十公顷的其他土地的,需要由国务院批准。对于征收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