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法律知识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1

 
371927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特殊的侵权行为,在现代社会频繁发生,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环境侵权案件多是由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引起的,加害人的过失难以证实,而受害人又难以举证证明。因此,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上,采用了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并在民事责任的认定上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

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赔偿原则上,应当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的原则,并适度地运用惩罚性原则。

环境侵权是指人为活动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或污染,侵害了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权益或其他权益。这种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财产权,还对公众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私法上寻求救济成为解决环境侵权问题的重要手段。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涉及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危险工业的发展,危险工业的高风险性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然而,由于危险工业本身具有社会有用性和价值正当性,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有时并无过错。即使存在过错,受害人也难以举证。这种客观现实使人们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不仅个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无法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而且会破坏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秩序。

因此,无过失责任理论应运而生。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就应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环境侵权的责任:“造成损害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这一规定并未要求存在过错。

无过失责任原则之所以能够快速引入环境侵权赔偿中,原因在于:一方面,现代工业生产的排污使生产活动本身具有高度危险性,即使企业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也无法完全消除对他人造成污染损害的意外危险。即使企业没有过错,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他人巨大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案件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对于作为普通公众的受害人来说,证明加害人在主观上有过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坚持过失责任原则,必然使受害人处于不利地位。过错责任原则也是民法公平合理原则的客观要求。环境侵权中的加害人多是营利者,既然从中获得了利益,就应对其获取利益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因此,绝大多数现代国家将无过失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特殊侵权热门知识

  1.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
  2. 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3. 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法律责任
  4.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5.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6. 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
  7. 狗咬人物业负什么责任?
特殊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