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6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如董事、监事、经理、厂长、财务会计人员以及其他被公司、企业聘用从事管理事务的人员。
而“其他单位的人员”则包括非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的组织领导和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人员。
在国有公司、企业、国有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国有公司、企业、国有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不构成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而这种情况应根据《刑法》第385条和第386条的受贿罪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163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根据《公司法》第147条的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以下义务:
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受贿罪和贪污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6万元)和五倍(100万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