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军队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根据不同用途确定。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如下:
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在关于实施《北京市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办法》具体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其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超过70年;砖木结构的房屋,其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超过50年。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军用土地管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军用土地的调配处理权集中于中央军委、总部。总后勤部负责全军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其他各级后勤部门负责本辖区(系统)军用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各级司令部、政治部有关业务部门应协同配合,维护军用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全军土地管理机构设在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的土地管理机构设在后勤基建营房部,分别负责承办全军和辖区(系统)军用土地归口管理的业务工作。未设置土地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的单位,其土地归口管理的业务工作由各级后勤营房部门负责。各用地单位及业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军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维护。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维护
团以上单位应加强土地管理,做好军用土地的调查(含测量)、登记、统计、档案和动态监测等地籍管理工作,为合理规划使用军用土地提供依据。
移交、转让、出借、兑换军用土地,按《房地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军内改变土地用途的,不论数量多少,均按照规定办理。利用空余场地从事开发经营业务的,按照国家和军队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规定执行。
用地单位移防或撤销,其使用的土地(含地籍档案)应及时向接管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移交手续,不得擅自处理。
用地单位要保护军用土地的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污染和撂荒耕地。
在军用土地内开采矿藏,必须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办理。开采后能够复垦利用的土地,用地单位应负责恢复利用。
军队单位内部的土地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或双方的上级处理;涉及到大单位之间的土地争议,由大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总部裁决。军队与地方的土地争议,军队用地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总部的有关文件规定,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调解处理。土地争议解决之前,应维持现状。
土地管理的业务归口部门应对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有权责令停止,并向当事者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提出处罚建议。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时,有关单位、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
第四章 用地与审批
制订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必须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实行定额管理。能内部挖潜的,不另征新地;能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能利用劣地的,不使用好地。
建设项目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申报、审批程序如下:
单项工程征用耕地1000亩、其他土地2000亩以上的,由总后勤部专项上报国务院审批。
各大单位应在当年第一季度末,将上年度征地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总后勤部。
军队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需要开垦荒山、滩涂等土地,事先应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办理垦荒手续,并及时领取土地使用证。
对于保护、利用、节约军用土地成绩显著,在土地管理的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利用方面成绩显著,在地籍、地权、用地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有其他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对于违反土地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没收非法所得、收回土地使用权,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违反地籍管理有关规定造成资料损坏、丢失、泄密的,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构成犯罪的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大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后勤部备案。本规定由总后勤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