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决步骤详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法律知识

行政裁决步骤详解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0

 
370318
现在是法治社会,法律是指南针,也是尺子,它为我们设定行为准则,也为我们明确行为方向,在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今,你是否也对行政裁决步骤有哪些有疑问呢?下面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吧!

申请

申请是指民事争议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向人权行政机关提出要求解决纠纷的请求。申请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 申请人必须是民事权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2. 申请是向有关的行政主体提出;
  3. 申请符合法定形式要求,如法律规定必须提交申请书和其他文书;
  4. 申请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立案

行政裁决机构在收到当事人申请书后,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受理,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则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理由。

通知

行政机关立案后,应当通知民事争议的申请人及对方当事人,并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交有关材料等相关情况。

答辩

民事争议当事人在收到裁决申请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材料。答辩在行政裁决程序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对方当事人了解申请人申请争议的事实与理由,以便进行辩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裁决机构了解真相、查清事实,作出正确裁决。若对方不答辩,行政机关可直接裁决。

审查

行政裁决机关收到答辩书后,对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如果需要补充调查或鉴定,会进行相关调查、勘验或鉴定。对于涉及技术性争议的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情况,调查、勘验或鉴定是必不可少的。行政裁决机关将综合分析研究所有的事实、证据材料,如果仍有疑问或经当事人请求,可举行公开听证,由当事人双方当面陈述案情,相互辩论、举证、质证,以查明案情。

裁决

行政裁决机关在审理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做出裁决。裁决书应当包括当事人双方的姓名、地址、争议的内容、对争议的裁定及其理由和法律根据,并注明是否为终局裁决。如果不是终局裁决,应当写明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期限和受理机关。

执行

裁决生效后,争议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否则由裁决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2.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3.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4.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5.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6.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