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8-01

 
370096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主次责任,现行法律构建起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制度的基本框架,最高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作出了相关司法解释,且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打击犯罪,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让犯罪分子明白自己的过错之处,承担自己的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

一、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指的是与被告人一同实施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行为,但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因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法未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二、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指的是未成年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的监护人。

三、刑事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刑事罪犯的遗产继承人”指的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指的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案件审结前死亡的遗产继承人。

五、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指的是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主次责任的意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附带民事诉讼能够在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有助于全面查明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判处何种刑罚。特别是在一些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等案件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造成物质损害以及造成物质损害的程度,对于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同时收集证明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据,从而减轻被害人在民事赔偿部分所承担的举证责任,降低被害人获得赔偿的难度。此外,规定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解决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有利于及时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害。如果不实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害必须等到刑事案件结束后再向民事审判庭提起诉讼,这样往往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导致有关损害事实难以查清,或因被告人将财产转移、隐匿而导致损害赔偿难以实现。

三、有利于正确执行中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附带民事诉讼能够在处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了解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害的态度,从而正确判断被告人是否悔罪以及悔罪的态度,进一步判断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这对于在定罪量刑时正确执行中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便于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公安司法机关来说,有利于避免刑事和民事部分分别处理时必然产生的调查和审理上的重复,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附带民事原告人来说,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其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就刑事和民事部分一并陈述和辩论,就刑事和民事部分一并提起上诉和提出申诉,避免参与刑事诉讼后还要参与民事诉讼的麻烦。对于刑事被告人来说,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通过一个法庭、一次审判同时解决应当承担的两种责任,避免因一个犯罪行为受到两个法庭、两次审判的麻烦。对于法定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来说,也有利于避免参与两个法庭、两次审判带来的讼累。

五、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附带民事诉讼能够在处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避免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分别处理刑事和民事问题可能出现的对同一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从而维护法院裁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延伸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 被传唤律师的出席权
  3. 收赃能否办理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
  4. 买车遇到套路贷应采取的法律措施
  5. 公审是否允许旁听参加庭审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2.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
  3.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
  4. 交通事故的起诉费用标准
  5.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赔偿能力的解决办法
  6.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取方式
  7. 被告解除财产保全的法律程序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