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是否适用取保候审和缓刑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绑架罪属于刑法规定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因此不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也不适用判处缓刑的条件。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 (一)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二)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
- (三)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
- (四)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 (一) 犯罪情节较轻;
- (二) 有悔罪表现;
- (三)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 (四)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的同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
绑架罪的构成行为
绑架犯罪采用多种手段,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因条件而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使用暴力手段绑架他人,即对被害人的身体直接实施暴力,违背被害人意志而劫持他人。
- 使用胁迫手段绑架他人,即对被害人实施精神强制,使之不敢反抗,违背被害人意志非法劫持他人。
- 使用麻醉手段绑架他人,指通过强制或欺骗注射、强制或欺骗服用麻醉药物的方法,使被害人无法反抗,非法劫持他人。
- 欺骗方法,即以虚构事实,制造假象的方法将受害人骗至某一地点控制起来以要挟他人。
- 偷盗婴幼儿,即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不满6周岁的婴幼儿挟持到一定地点控制起来要挟他人。
- 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