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罪的要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教唆罪的要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5

 
368211

故意

被教唆者因教唆而产生特定犯罪意图或实施犯罪行为,且这是教唆者可以预见的。如果教唆者无法预见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则不能构成故意,因此教唆罪不成立。例如,某甲与某乙闲谈时无意中提及某丙家中藏有黄金,某乙因此前往丙宅行窃。虽然某甲的谈话引起了某乙的行为,但某甲并没有故意教唆,因此不能被追究教唆罪责任。又如,母亲误解孩子(已满14岁)的情况,孩子解释时,由于母亲不听解释,导致孩子犯罪。法院也不能视为在母亲的教唆下犯罪,因为即使在孩子解释而不被听取的情况下,母亲的误解并不构成故意。

行为

教唆罪在客观上必须存在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对于教唆的方法并无限制。一般认为,只要能达到教唆的目的就可以。无论是言语、文字还是行动,只要明示或暗示都可以构成教唆。但不能使用强暴或胁迫的手段,因为这样会使被教唆者失去自由意志,而成为直接犯罪的行为,应被追究间接正犯的罪责。

特定人

教唆罪针对的是特定的人,而不是大多数不特定的人,这与煽惑罪有着主要的区别。煽惑罪是针对大多数不特定的人进行煽惑,通过文字或演讲宣传犯罪行为。而教唆罪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因此被教唆者必须是特定的人。

有责任能力

被教唆者必须具备自行判断的能力,教唆者只是提供犯意,让被教唆者自行选择。如果被教唆者没有责任能力,那么他将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教唆者的行为就等同于直接犯罪行为,成为间接正犯。我国现行刑法对教唆罪采取主观主义观点,因为教唆罪的恶性非常严重,应该独立处罚,这体现在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规定中,足以显示教唆罪的独立性。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教唆他人犯罪时,根据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指的是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实际危害程度。也就是说,教唆犯的教唆方法、手段、程度,以及对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实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所以在处罚上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教唆犯,应按照刑法中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

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发育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坏人的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因此,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击坏人对他们的腐蚀,法律对此作出了特别规定。

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如果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无论哪种情况,教唆犯都应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或者虽然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此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犯罪热门知识

  1.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共同犯罪
  2.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3.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词
  4.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分析
  5.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6. 多人实施轮奸的法律处罚
  7. 偷盗罪从犯没有收益怎么判决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