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的仲裁约定是否排除起诉权?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当事人是可以约定仲裁条款的,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纠纷,那么合同纠纷约定仲裁的是不是就不能起诉?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中约定仲裁的,当事人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是应该通过申请仲裁解决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此外,根据第九条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只有在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定条件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 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如果向其他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将不予受理。(二) 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主体必须是仲裁当事人。由于仲裁当事人与仲裁裁决结果直接相关,仲裁裁决决定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护或受到侵害。因此,法律规定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主体是当事人,包括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三) 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若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则视为放弃此项权利,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裁决书中规定的各自义务。否则,权利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四) 必须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法律规定的应予撤销情形。当事人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时,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该仲裁裁决存在法律规定的应予撤销情形。若无证据支持,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而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否足以证明,需要人民法院进行审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