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18

 
36673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是具有名誉权的,而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是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诽谤捏造事实的法律后果是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捏造事实行为,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治安管理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提供证据存在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捏造事实诽谤的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的,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会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2.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3.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4.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
  5.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6.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诽谤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诽谤罪的主体和责任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于一般诽谤行为,行为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的人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也是刑事责任年龄。如果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故意和目的性

诽谤罪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加以扩散,或者扩散某种虚假事实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结果加重犯处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2. 偷回交警扣押的自己的摩托车是否构成盗窃罪
  3. 职务侵占罪数额判决标准及量刑
  4. 参赌人员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5.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6. 传播淫秽物品罪及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7. 吸k粉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