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先后殴打他人造成受伤的情况,是否构成共同犯罪,需要考虑两人是否形成了默许的意思联络。如果没有意思联络,就不构成共同犯罪。
1. 具备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共同犯罪人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是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样地,如果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2. 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地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意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此外,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持有希望或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默契,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3. 具备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尽管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可能在地位、分工、参与程度和参与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从而紧密相连,有机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具备共同的犯罪客体: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要求共同犯罪人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