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的转正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临时工法律知识

临时工的转正问题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2

 
365800
可能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暂时生产的需要,会雇佣临时工。如果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会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过了就会转正。那么,临时工可以转正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我国劳动法对临时工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临时工这一职业身份。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雇佣的所有劳动者都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临时工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临时工是一个常见的名词。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都需要按照劳动合同制度签订劳动合同。因此,相对于正式工而言,过去意义上的临时工已经不复存在。无论是在临时性岗位上还是其他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都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权益。

连续工作满10年的临时工的劳动合同续订

对于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10年的临时工,用人单位在续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者的要求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享受相应的保险福利待遇。

固定工与临时工的区别

在过去,固定工和临时工是对不同类型员工的称谓。在我国国有企业在一九九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之前,大多数企业的用工制度是将员工招入单位后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直至退休,这就是固定工。相对于固定工而言,单位为了满足临时性工作需求而招聘的员工就被称为临时工。由于固定工要一直工作到退休,所以他们在待遇福利方面通常较好,取决于单位经济状况。而临时工则是短期工作,因此在待遇福利方面相对较差。

劳动合同制度的变革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出台改变了几十年来在中国实施的传统用工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使得劳动关系不再是一直工作到底的旧观念。劳动合同引入了合同期限的概念,使得劳动合同可能会终止。当劳动合同终止后,单位可以合法地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制度下对工人身份的界定

在劳动合同制度下,固定工和临时工的区分已经不再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近10年的时间里,临时工这一称谓已经很少被使用,通常只在一些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转制企业中仍然存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员工,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都应被视为单位的正式员工,其福利待遇应根据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或者法律规定办理。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工会法》关于工会诉讼权利的规定
  2.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3.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职业病鉴定评不上等级能赔偿吗
  5. 公司雇佣童工的法律处罚措施
  6. 童工投诉的法律效力
  7. 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