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29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清偿责任不仅限于企业财产,而是涉及投资人所有的全部财产。投资人对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因此,在处理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时,仅以企业为当事人可能导致债权人无法及时实现债权,甚至可能导致法院重新调查工商登记情况并追加投资人为当事人。
根据《独资企业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仍需承担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偿还责任。然而,如果债权人在起诉时仅起诉个人独资企业,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中止执行,随后个人独资企业解散且未通知债权人和法院,债权人在五年内又未向投资人提出偿债请求,那么该责任将被消除,债权人将无法实现其权益。因此,在债权人起诉个人独资企业时,应将个人独资企业和投资人(业主)列为共同被告,以便在执行过程中,若企业无法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以直接执行投资人的其他财产。
合伙人对于合伙企业债务的清偿属于补充性责任,即只有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才由合伙人承担责任。合伙企业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合伙债务,个人财产优先用于清偿个人债务。
合伙企业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每个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债权人有权选择请求全体、部分或个别合伙人清偿,被请求清偿的合伙人须清偿全部的合伙债务,不得以自己承担的份额为由拒绝。若因承担连带责任清偿债务的数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数额,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